在影视后期制作中,调色是塑造影片视觉风格的核心环节。一级调色(Primary Color Grading)和二级调色(Secondary Color Grading)是专业流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,以下通过分类解析和案例说明其应用:
一、调色阶段的核心差异
| 调色类型 | 作用范围 | 主要调整参数 | 工具示例 | 典型耗时占比 |
|-||-|||
| 一级调色 | 全局画面 | 白平衡/曝光/对比度/基础色轮 | 示波器/波形图/色温计 | 60%-70% |

| 二级调色 | 局部区域/特定色 | HSL限定器/遮罩跟踪/曲线调节 | Power Window/Qualifier | 30%-40% |
二、经典影片调色案例解析
《银翼杀手2049》

一级调色:建立赛博朋克基调,全局降低明度至45IRE,色温锁定在6500K以下
二级调色:霓虹灯区域(Hue 240-300°)饱和度提升30%,使用形状遮罩对Joi的虚拟形象增加柔光效果
《疯狂的麦克斯4》
一级:增强沙漠对比度(Gamma提升0.3),整体色相向橙色偏移5°
二级:战车火焰(Luma>70%)增加闪烁高光,使用3D遮罩单独处理天空的核爆橘色
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
一级:模拟Technicolor效果,RGB曲线呈S型,中间调品红偏移
二级:糕点盒的粉色(Lab值L>80,a>15)饱和度强化,大堂吊灯区域亮度提升2档
三、工业化调色流程
1. 技术校正阶段(一级)
使用CST色彩空间转换(ARRI LogC→Rec.709)
匹配多机位色差(ΔE<3)
建立Show LUT(包含基础对比度0.8,暗部lift+0.05)
2. 艺术创作阶段(二级)
人物肤色保护(YUV范围限定)
视觉焦点强化(径向渐变+0.2EV)
动态元素跟踪(如《寄生虫》雨中戏的黄色出租车跟踪调色)
四、硬件配置参考
监看设备:Flanders DM240(98% P3色域)
数据标准:CDL参数(Slope/Offset/Power)
存储要求:4K项目需≥24GB显存,ProRes4444编码
五、行业发展趋势
AI辅助调色:DaVinci Resolve 18新增的Scene Detection功能可自动分割调色区域
虚拟制作:LED墙实时调色(如《曼达洛人》采用虚幻引擎色彩同步)
HDR标准:Dolby Vision元数据写入成为电影级调色新标准
理解两级调色的本质差异,需要认识到一级是构建色彩空间的基础架构,二级则是在此架构上的艺术雕刻。当代电影如《沙丘》更创新性地将两级调色融合,通过Baselight的堆叠节点系统实现沙漠环境色的动态渐变(全局色温随剧情从4500K→3200K渐变,同时局部屏蔽人物肤色变化),这种技术整合正在重新定义传统调色流程的边界。